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4周年。省委召开这次全会暨工作会议,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动员全省上下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6月30日上午,陈润儿同志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结部署。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为统领,肩负起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筑中国梦。由此我们联想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殷殷嘱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原出彩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照亮了河南发展前行之路,点燃了亿万中原儿女的奋斗激情。4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学习理解时,当我们把新时代的坐标系和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对照起来谋划工作时,当我们把回看走过的路和远眺前行的路连在一起深入思考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负重感、责任感正在成为我们前进的巨大驱动力。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神圣使命,接续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第一,深刻领会和把握为什么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需要”两个字,分量很重,讲出了河南的地位、责任和担当。历史上的河南是出过重彩的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有3000多年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四大发明从这里走向世界,儒家思想在这里延传,道家思想在这里形成,佛教从这里播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厚重的中原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鲜亮底色,是中华文明根脉相承、薪火相传、经久绵续的动力所在。今天的河南是蓄势待发的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接续努力下,我省从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率先领跑,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发力,从郑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中原城市群成为新的国字号,众多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密集落地,形成战略叠加效应,我省的地位更加凸显、影响不断扩大,在很多方面让人刮目相看,我省已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更是正在加速崛起的经济大省、内陆开放大省。当年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之所以选择与我们合作,今天卢森堡之所以继北京、上海之后把旅游签证服务平台放在郑州,看中的就是中原的地位、优势和潜力。这样的历史性变革,让每个河南人深感自豪,更感到为全国大局作贡献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信心倍增。
第二,深刻领会和把握什么是中原更加出彩。习近平总书记用“更加出彩”为我们指明了远大目标、树起了新的标杆,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和追求,需要的是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更加出彩,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自觉把握规律、顺应趋势,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标尺作牵引,把应该做的事情做早、做实、做优,才是真正的出彩。回看河南的发展,凡是我们出彩的时候,都是和时代同频共振走在前列的时候。比如,在中心城市带动上,我们在本世纪初就主动顺应城镇化这一时代发展潮流,以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短短十几年就平地崛起一座现代化国际新城,由此带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竞相发展,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增至11个、居第4位,县城面貌也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城市形象的提升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快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今天,河南人正踏着时代的鼓点,和着时代的节拍,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再次扬帆、乘胜前进。更加出彩,就是要不断探索新路。焦裕禄有一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这既是一种求实态度,也是一种探索精神。实践证明,亦步亦趋跟着别人走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借鉴和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才能有新作为。比如,这些年我们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走出了一条农业大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比如,在开放带动上,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无中生有”打造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创新开放体制,“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成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如今,郑州机场客运货运吞吐量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连接欧亚、辐射全球,中欧班列(郑州)综合指标全国领先,首创的“1210” 海关监管模式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模板,在内陆省份中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前十、中西部地区首位,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更加出彩,就是要彰显自身特色。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省情实际,找准加快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形成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比如,我省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八个方向项目全部实质性落地,进一步强化了我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比如,我省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打造出根亲文化、功夫文化等品牌,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三,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怎样让中原更加出彩。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落实,朝着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迈进。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四个着力”重大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南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发展的坚实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发展的根本保证。“四个着力”既体现了新时代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完全契合的。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河南的历史重任,必须奋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开辟我省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奋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转变,让全省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生活;必须奋力实现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的目标,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保证。归结起来,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就是要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方向。
在新的时代、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事业,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既要在回看走过的路中增添信心,也要在比较别人的路中拉高标杆,更要在远眺前行的路中创造机遇。一方面,要看到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各地都在展其所长,重塑发展优势,提高发展位次。比如,江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昔日“洼地”苏北地区异军突起,像徐州市原来同样也是资源型城市,同样也是处在交通枢纽,和我省几个市都有可比性。近年来徐州大力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之路,区域中心城市日益凸显。比如,浙江在营商环境上率先发力,2017年“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87.9%、群众满意率达94.7%,“三新”经济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7.1%,87家公司实现A股上市。比如,福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好“生态+”文章,生态优势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贵州后发赶超,抢得大数据先机,如今谈大数据必谈贵州、谈贵州必谈大数据。这些都表明,谁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坚决,谁践行新发展理念更主动,谁就能先人一步、高人一招。像我省许昌市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上就做得比较好,经过持续发力,发展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新时代是发展格局重新调整、深刻变革的时代,区域、产业、行业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把握得好,就有可能占据主动、领先发展、跨越发展;把握不好,很可能错失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陷入长期被动。我们必须在对比中看到差距、感到危机,切实增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要看到新时代也是机遇进发的时代,我省发展变中有机、变中有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创新版图、重塑经济结构,我们在很多方面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都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持续上升,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在一步步释放出来。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是紧要的几步,时间不允许我们有半点的懈怠,我们不仅要醒得早,还要起得快,否则机遇只会让别人抢走。我们不仅要抢抓机遇,还要创造机遇,否则就永远会比别人慢半拍。
中原更加出彩,是用一个个出彩汇聚成的多彩,是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的浓彩。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开拓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境界。
二、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围绕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抓好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要求。
从基本遵循看,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及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回看一下走过的路,我们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比如,过去生产能力短缺,供给不足,投资需求空间巨大,劳动力成本低,投入一定资源要素就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而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已超出需求,过去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要素的规模驱动力正在减弱,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支撑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发展尤为迫切。比如,过去我们对环境保护没有足够重视,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路子再走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挫折和教训已经够多了,我们必须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上坚定不移。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积累到一定的量,必须转向质的提升。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些理念树得牢不牢,事关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发展着力点是否精准,发展的成果是否符合人民需要,也可以说,事关我省未来的前途命运。
从战略目标看,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等七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很重要。拿产业体系来说,需要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强调的是创新引领。从我省情况看,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67%,与创新引领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注重长短结合、统筹兼顾,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从基本路径看,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质量变革,微观层面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宏观层面是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使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员工有更多的收入、政府有更多的税收;效率变革,就是全面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动力变革,就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三大变革”,对我省来说任务十分艰巨。2017年,我省生产总值比安徽多17469亿元,但财政总收入却仅多3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6%;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拉影响,增长动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特别是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根本目的看,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既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保障和提升,还包括对安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应当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根本标准,也就是说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比如,现在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把打好“四张牌”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务求不断取得实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这个重要关系。一方面,我省的基本省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如果增长稳不住,就会影响就业,加剧财政困难,给改善民生带来巨大压力,甚至使积累的风险隐患凸显出来,危及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稳定经济增长,必须下定决心走好调结构这个“华山一条道”,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来稳增长、提效益、保态势,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这里我着重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但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了个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必须进行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省基于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曾一度达到70%左右,经过近年来的大力调整,目前已降到40%左右,但产业仍然偏重、偏粗、偏短,效益差、约束紧、难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保护压力的症结所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除少数地方外,各地基本都处在起步阶段,发达地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要把握趋势、抢抓机遇,用好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时要认识到,传统产业并不都是落后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占有一定比重,要通过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促其“脱胎换骨”,加快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扩大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比例,使其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9%,要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省服务业占比仍比较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使其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实现,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二是优化城乡结构。我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相得益彰。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落实国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发展格局。突出中心城市带动,郑州要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高标杆,树立世界眼光,协同周边地区全面展开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洛阳要发挥历史文化、装备制造和军民融合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多点带动和支撑,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发展一批县域增长节点。我省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起到了很好的综合推动作用,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城市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必须坚定扛起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破解“三农”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如果我们能够在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出有益经验,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还可以为全国作出贡献,这是我们能够出彩的重要方面。要把产业发展好,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把乡村建设好,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给农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让城镇现代文明更有效地向乡村辐射,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农村人口有序流动、产业有序集聚;不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提升县域治理水平。我省县域人口占比超过70%,生产总值占比接近2/3,治理好县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起来”要求,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带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优化区域结构。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找准发展方向,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农区的人口众多,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尚处在工业化中期偏前阶段,发展潜力很大,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跨越发展。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提质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资源型城市要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发展。和兄弟省相邻的地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城市中心转移规律,重新审视周边和自己,扬长避短,再创优势。同时,要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优化现代交通、能源、水利、信息设施网络,促进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衔接更高效,推动局部优势、单一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势能。
第二,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好“四张牌”的核心,就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这几年我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排位靠后,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创新领军人才匮乏。在新一轮创新大潮中,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我们可以直接获得最优秀的智力支持,可以直接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应用“一步到位”。只要找到自身发展与科技大势、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势的结合点,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就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两个导向一起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一起抓,加快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高效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一是抓好创新载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级示范区,不能满足于省内领先,还应放眼全国,勇于同先进比、向高处攀。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开放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环境优化,积极推进示范区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坚持“一顶帽子大家戴”,放大政策辐射效应,带动全省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壮大创新主体。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宇通客车正是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科学谋划、前瞻布局,不断推出技术领先、市场亟需的产品,已发展成为国内客车行业的第一品牌,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近1/3。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最迫切、嗅觉最敏锐、转化最直接,要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聚集,让科技创新更多地由企业来实施,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组成的创新联盟,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导者。同时,要加 快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性研究,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完善创新机制。让创新活力充分进发,关键在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洛阳市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企业研发投入;新乡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管理改革,有效促进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洛阳、焦作、鹤壁等市持续深化科技贷业务,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这都是好的探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决策、成果转化、利益分配、金融支持、科技管理、协同融合等机制,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汇集强大创新合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统筹运用军地两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培育新的增长优势。四是建设人才强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如果说过去人才的作用已经得到显现,今天就更加突出。这些年我省之所以能够在可见光通信、硬岩盾构、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都是因为关键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劳动适龄人口有6500多万,高考考生数量和考研生源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人力资源极为丰富。但要看到,人力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总量、人才层级与创新创业的要求还不适应,人才培养引进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我们要把人才强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更加重视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靠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来大力引进人才,完善柔性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引才和引智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进人才团队,以团队带项目、兴产业;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措施,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用好人才。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走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一招,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篇大文章。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有了新的突破。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着力推进国企改革、产权保护、财税金融、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深化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扎实推进我省机构改革。我们要从践行“四个意识”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我省机构改革,将其作为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抓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准确把握各项政策标准,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确保省市县改革工作压茬推进、相互衔接、有序开展,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要结合我省改革发展需要,用好中央赋予的权限,因地制宜设置一部分机构并配置职能,提高治理能力。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也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关键举措。这方面我省有不少好的做法,在全国率先实行“35证合一”,将多部门、多窗口办事压缩至一个窗口,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是改革前的3.5倍。我们要大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深化“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在优化服务的同时,也要强化市场监管,使市 场活而不乱,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我省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深化国企改革,是其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比如,郑煤机集团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等,实现了转型发展,由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要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强做大。四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我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许昌市连续两年经济增速居全省前列,就得益于一大批优质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瑞贝卡公司从小作坊起家,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且在开拓国际市场上也走在前列。要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聚焦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在政策制定上精准发力,在政策落实上持续给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我省因开放而崛起振兴,也必须以扩大开放赢得更大主动。当前,扩大开放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开放通道优势。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抢占了不少先机,但已经形成的优势还不够稳固,又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比如,继我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之后,国家又先后批复了11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要以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空中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枢纽功能提升、航线网络拓展、特色产业培有等领城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连接东亚和欧洲的空中经济廊道,加密“陆上丝绸之路”,不断提升中欧班列(郑州)运营水平;拓展“网上丝绸之路”,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大路步迈进;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铁联运,推进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二是提升开放平台优势。高质量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推进口岸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制度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开放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一些研究机构发布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排名,我省大体上在全国居20位左右,这说明我们的营商环境还不够优。要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命门之穴,强化亲商安商的意识,看看是否存在只爱风凰不栽树、只引投资不服务的问题,是否存在有政策欠落实、新官不理旧事等问题,实实在在为投资者排忧解难。要认真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推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我省的新标识。
第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 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重点,必须全力打好。一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亲力亲为抓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让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环境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可以说,打好三大攻坚战,就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对新中国的成立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样,直接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我们千万不能把三大攻坚战看轻了,仅当作常规性工作,必须用更大的决心,尽更大的努力,拿出更有效的办法,以更扎实的作风,投身到这三大战役中。二要把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机遇。中央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含金量很高,用好这些政策措施,就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就能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动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就能以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催生新的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比如,兰考作为国定贫困县,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把抓好脱贫攻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首批脱贫摘帽、兑现三年脱贫承诺的同时,还带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传统农业大县质的变化。当前有的地方在推动工作时还缺少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习惯于就事论事,没有把打好三大攻坚战和推动当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的甚至把三大攻坚战当成包袱,认为影响了发展。这些错误认识不解决,三大攻坚战就不可能打好。三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关键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认识严重性和紧迫性,摸清风险底数,认真查找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可控、企业资金链会不会断裂,有哪些因素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等,坚持科学统筹、标本兼治,完善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矛盾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确保不发生影响全局的事件。在脱贫攻坚方面,今年我省要实现19个国定贫困县、14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可以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转作风、抓落实的导向更加旗帜鲜明地树起来,对出台的政策措施一件一件去落实,对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去帮扶,扎扎实实答好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答卷。在污染防治方面,通过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否则永远走不出被动局面。比如,我省去年煤炭消费占比仍高达74%、比全国高出约14个百分点,是大气污染偏重的根源。不从结构问题入手,就很难确保大气质量根本性好转。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中央最近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标本兼治,在坚持污染治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同时,研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的有效举措,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从投资、生产、消费、生活方式等方面推进全方位绿色转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士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河南。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导向明确。要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引导各地各部门主动对标看齐,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把目标找准,使精力聚焦,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懈努力。
三、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是无法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标杆。党的建设高质量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体现在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一重大原则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首位;要求全党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政治领导力放在“四力”的首位,这充分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感到方向感越来越强,就在于加强了政治统领。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主旋律这么响亮、正能量这样强劲、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这样巩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四个意识”要树得牢。各级党组织都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效。其次,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要把握得好。比如,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要自觉地在大局下谋划工作,在大局下思考问题,地方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比如,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发展慢了各种矛盾就会凸显;社会如果不稳定,反过来又会影响发展。第三,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比如,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政治,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是政治,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政治。这些问题如果仅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认识就到不了位,标准就高不起来,措施也就落不了地。
二是体现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上。毛主席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新时代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就是要真信、真学、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信,就是深刻认识这一伟大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深远指导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指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很多老同志说,读毛主席著作的感觉,就好像在山穷水尽之处忽然有人给你指出了一条出路,在一片黑暗之中有人给你透出一线光明。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的感觉是,当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当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总能从中找到方向、找到答案、找到勇气,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学,就是切实以这一伟大思想武装头脑。对照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身上存在的短板还不少,但我认为最大的短板还是理论武装不够,补上这个短板,是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研读原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有集体学习的制度,更要养成平时自学的习惯。比如,在去外地出差的路上,就可以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读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著作。如果一个同志一个月能读上五篇,一年下来就是六十篇,这个要求不算高,但也不一定都做到了。二是要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果我们真正在思想上树牢了,就会在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如果深刻理解了,就会自觉在工作中担责、担难、担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如果在头脑中真正扎根了,就不会去搞那些花花哨哨的东西。三是要和实践对接、向群众请教。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关起门来是学不好的,只有到实践中学,到群众中学,才能找到老师、接上地气,才能真正学懂弄通。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感悟是深刻的,看似朴素的语言,但一讲就讲出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比如,一个村支部书记跟我说,为人民服务转化成行动才是宗旨,这话说得就很到位。真用,就是把学习成果体现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打好“四张牌”,怎么打?不能上下一般粗,各地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打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四张牌”,这样才会形成特色。我去地方调研时说过看特色识干部的话,就是说哪个地方如果能够看出工作特点来,就说明这个地方的干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做得比较好、工作层次就比较高。
三是体现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主要表现是风清气正。什么是风清气正?就是领导有威信、干部有激情、群众有信心。领导的威信来自哪里?关键是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干部的激情来自哪里?关键在于用人导向正、工作导向实、考核导向准,能够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发更多干部忘我工作、干事创业,让干部感到干不好工作就寝食难安、就对不起党和人民。群众的信心来自哪里?关键也是两条:一是要让他们看到党的形象越来越好,感受到党组织是主心骨,可以依靠和信赖;感受到党的干部有好作风,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感受到党员像党员,困难面前能够挺在前面。二是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群众从中能得到实惠。群众信心不断增强,本身就是巨大的正能量。
四是体现在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来不是一项虚工作,其“实”和“效”就体现在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上。“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是车之两轮,党就是中间“驾辕”的。如果“驾辕”的不够坚强有力,实现奋斗目标就没有想希望。为什么强调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因为只有我们党不断强筋健骨,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就我省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水平不高、发展质量不高,科学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使命,无论是抓好“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还是打赢三大攻坚战,哪一个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不断提高水平,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五是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量事例证明,哪个地方发展得好、社会和谐稳定,必然和基层党组织强有关;哪个地方比较乱,黑恶势力猖獗,必定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相联。近年来,我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省委之所以强调要像重视市县换届一样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就是因为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我省有21.7万个基层党组织、544.8万名党员,如果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强了、每名党员的先锋作用都发挥好了,中原更加出彩就有了坚实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三基”建设,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以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为党的建设高质量作出贡献。在基本能力方面,有些是大家都需要具备的能力,有些是专业性的要求,有些是岗位的特殊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联系工作实际,想一想自己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
六是体现在党的工作机制务实管用上。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真正管用。在党的工作机制上,过去有不少好的做法,现在依然管用,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比如,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调研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机制。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学会了群众语言,就容易跟老百姓沟通;坚持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做群众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领导干部讲党课就是推动学习的好机制。因为如果不认真学习、思考和准备,就讲不深、讲不透,就经不起干部群众的评判。比如,交纳党费和佩戴党徽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的好机制。党员自己去交党费,就会时刻想到自己是个党员,就要履行党员义务。党员戴上党徽,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就会感受到身上始终有沉甸甸的责任。比如,多掌握干部平时的表现和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考察干部的好机制。不能到用干部的时候才去仓促考察,平时就要积累情况,这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和识别干部,也是提高干部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机制要务实管用,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比如,有些基层单位实行的党员积分管理就是推动党员发挥作用的一个好机制。用积分记录党员表现、衡量党员作用,能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比如,经常研判社会风险点,有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把工作关口前移,就是做好稳定工作的好机制,实践证明也十分有效。不能到出问题了、火烧眉毛了,再去分析研判,平时就要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并及时上升为制度,实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怎样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关键是要抓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根本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党的建设整体推进。比如说,党的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根本。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群众前进上,不教育引导群众,怎么能带领他们前进?这和我们平时讲的向群众学习并不矛盾。二是注重基础建设。只有党的组织、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建设才会真正得到加强。如果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说话都有人听,发出号召都有人跟,如果每一个党员身边都能凝聚起批群众,我们党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三是注重长远建设。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不能抓抓停停、时紧时松,必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既要立足解决当前问题,更要瞄准长远目标谋划,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 “三个注重”,在党的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最根本要求。我们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决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表态上,而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上。我们都要经常问一问自己,每当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之后,有没有自觉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有没有转化成工作成果?对习近平总书记倾心倾力抓的脱贫、环保等工作,自已抓得实不实、盯得紧不紧?每年到基层联系点去了几次?督导调度了几次?解决了多少问题?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有没有走样,有没有搞变通,政治的弦是不是绷紧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平时有没有意识到,是不是等领导批示了之后才去动手解决?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能有丝毫的杂质,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必须体现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步步紧跟上,体现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上。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的都是“补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信仰,信仰缺失了,就会“骨质疏松”,得“软骨病”。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而是要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让中原更加出彩,打开了各地方、各部门、每个人出彩的无限空间。衡量我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很重要的就是看他能否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大家都要结合实际,找到出彩的发力点,每个同志都要考虑为中原更加出彩做什么,通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出彩,共同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美好画卷。
三是强化理论武装,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锐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深度。理论武装不能简单理解为读几本书、写几本笔记,要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好的作风学。当前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为学习重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学,对标党的指导思想,对标入党誓词,经常照一照自己,切实学思践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好“结合”“转化”的文章,把理论学习与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各种情况摸清吃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四是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1940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一口气讲了“十个没有”,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奠定了我们党渡过难关的根基。我们倡导和弘扬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比如忠诚老实,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石,从1922年的党章到今天的党章,历经17次修改,但始终都把忠诚老实铭刻在党章上。比如实事求是,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都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发源于我省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通过厚植政治文化培育风清气正的土壤,形成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既要靠各级党组织去推动,也要靠每个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要全面坚守,全方位向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对标看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落细落小,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要长期坚持,一辈子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维护。
五是树好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导向就是风向标。风往哪里吹、旗子往哪里打,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往哪里走。最近,中央出台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是一个重要导向。当前,我省干部队伍总体上是担当作为的,大多数同志干事创业的激情是高涨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否则就不会有今天发展的好局面。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畏难、焦虑、困惑等情绪。这里有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也有能力不适应、对从严监督不适应的问题,还有工作中激励手段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对干部既要严管约束,也要厚爱激励。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用人导向一定要鲜明,就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长期在艰苦地区默默工作作出贡献的干部,一贯自我要求严格、保持低调的干部,党性观念强、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对于那些受过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干部,要正确对待,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接受教训,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六是全面提升本领,涵养干事创业底气。新时代,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对于一级党组织来讲,本领强不强,关键看能不能领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把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这就需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对于广大干部来讲,本领强不强,主要看是否具备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讲的“八种本领”。比如,学习本领。省委巡视发现,某县县委班子9人有8人答不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某县科级干部培训班毕业时进行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有一个干部只得了7分。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连入党誓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对党忠诚呢?不学习头脑就不清醒,行动就不坚决,就容易犯错误。比如,群众工作本领。现在有的干部与群众交谈,喜欢讲空话、大话、套话、官话,这样群众只会和你越来越远。如果我们真心实意给群众办实事,把关怀送到关键时,效果就大不一样。有的地方党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先把领袖像挂在搬迁户的新家里,老百姓就会感觉这个新家是党给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的,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党、感恩领袖。这就是做群众工作本领强的表现。比如,驾驭风险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面,充分表明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防范、及时处置、有效应对,不让小风险演化成大风险, 不让个别风险演化成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能在处置风险中引发新的风险。在能力问题上,我们都不能说自己很强了,要有危机感。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扎扎实实学习,扎扎实实磨炼,扎扎实实提高。
七是持续转变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作风,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样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一放松就会反弹。党中央抓八项规定这么长时间,仍有人当耳旁风,“四风”反弹回潮隐患犹存,必须紧盯不放、寸步不让、深挖不止。比如,工作不实问题。有的工作浮在面上,搞应付了事、短期行为,基础没打实、心里没有底,一遇到检查就心慌急躁,甚至搞弄虚作假。前段时间,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就在我省发现了几起造假问题。弄虚作假,看似聪明,最终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比如,面子工程问题。有的地方同一地块先后4次举行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但至今没有一个项目落地。如果为了面子牺牲里子,不仅加大行政成本,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比如,“文山会海”问题。过去可以说是“行走在文山上、淹没在会海里、穿梭在接待中”,现在这些问题虽有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从省里到下面,问题还是不少,会议我们不能不开,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文件不能不发,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省里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比如,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有的地方和单位热衷于向上申请规划、试点和政策支持,但把牌子扛回来后,放在那里睡大觉,推进和落实的成效不明显。比如,特权思想问题。有的地方办公用房超标、超标准接待等特权现象依然存在,公款吃喝的情况从明里转向暗里也不是个别的。我们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刻不停歇地纠正“四风”,特别是大力整治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管出习惯,化风成俗。
八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被疏远了的党群关系又拉近了,被损伤了的党的形象又重塑了。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至今还有些人不警醒、不收敛、不收手。近年来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举报数量上升很快,这说明正风反腐向下传导的压力还不够。各级党组织要扛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履行职责。要一个阶段盯住一个阶段的突出问题,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不可摧的意志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持续营造严的氛围,让严的味道随时从空气里能“闻到”,让铁的纪律随时从耳边能“听到”,让违纪违法者受处理随时能“看到”,这样才能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要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找到监督提醒的有效办法,让党员干部知错知止。要完善监督体系,着力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全覆盖的监督格局。身边的典型案件更有说服力,比开多少次会议的效果都要好。在这方面,我省探索的以案促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要持续深化,推动常态化、制度化,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增强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中央巡视组很快就要反馈意见了,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整改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让中原更加出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思考该交上怎样的答卷。大家要多想想肩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组织的信任希望是什么、群众眼里的期盼是什么,倍加珍惜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和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带头解放思想,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严格自律,进一步激发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千事业的那股拼劲,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在河南发展历程中留下脚印,在干部群众中留下口碑,真正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善良的百姓,无愧于美好的人生。要树起更高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高低,体现格局站位,决定事业成败。现在一些同志不是不想干事,而是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思想观念、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没有及时跟上和提高。如果把过去比喻成上高中,现在就是上大学,标准和要求大不一样了,我们要识变、应变、求变,自觉用新时代的新标准来审视问题、应对挑战、推进工作、争创一流,以高标准来实现高质量。要主动转变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都源于领导方式的转变。新时代能不能选准方向、走对路子、取得实效,关键看领导方式是否科学有效。现在有不少同志之所以在工作中有时感到迷茫、感到无奈,关键在于领导方式没有转变过来。比如,怎么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把握创新的规律来培育发展新经济;比如,怎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信访维稳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过去的老套路,在创新领导方式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严本来就是管党治党的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是向本源的回归,既没有退路,更不会停歇,越往后笼子扎得越紧,越往后要求越严。对于这种大趋势,大家都要问一问自己,头脑是不是清醒了,认识是不是透彻了,是不是都做好准备了。巡视巡察、检查督察、督导考核等各种监督已经成为常态,如果不去主动适应,把日常工作做扎实,就会疲于应付,甚至犯低级错误。监督不是束缚,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正常的工作方式。如果我们真正在思想上把监督当作对自已的关心、支持和爱护,当作加强改进工作的动力和鞭策,学会在监督下修身律已、担当作为,就会有更宽广的胸襟、更坚定的自信、更从容的态度,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省今天发展的成就是亿万中原儿女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古老厚重的中原大地不仅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孕育出灿若星辰的仁人志士,更形成了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塑造了河南人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内在品格,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敢闯新路、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置身于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我们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离梦想这么近,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信心这么足。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每一个河南人,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都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原更加出彩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起强烈的争先进位出彩意识,争做出彩河南人。争做出彩河南人,就要葆有热爱河南的家乡情怀,热爱这里的山水,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维护河南形象,永远心系老家河南;争做出彩河南人,就要增强建设河南的责任担当,把实现更加出彩当成最有成就感的事业、作为最光荣的历史使命,围绕同一个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建美好家园;争做出彩河南人,就要涵养献身河南的精神境界,不计得失,不怕牺牲,为河南发展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用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用实于圆梦伟大时代。只要亿万河南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不懈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