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专家这样形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分化趋势。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同时,发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的分化现象仍旧突出。
从需求结构看,一边是消费红红火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3.4%;另一边则是工业和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外贸进出口持续低迷。
从产业结构看,一边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攀升至54.1%,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方兴未艾;另一边则是传统产业增速继续回落,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压力山大”。
从区域结构看,一边是结构调整早、转型步伐快的省份经济运行良好,企稳回升势头强劲;另一边则是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结构调整任务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总的来说,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创新和质量效益的行业、企业和地区,发展态势都比较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相反,那些反应迟钝、原地踏步或是心存侥幸的行业、企业和地区,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变得举步维艰。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新事物不断成长、旧事物逐渐衰落的自然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资源向价值洼地流动、向高收益领域集中的主动选择,也是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
经济结构的分化调整,是我们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考验。化解需求回升难、动力转换难、部分地区和行业困难等结构性矛盾,要用理性的态度认识分化,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分化。
要有系统思维。认识经济运行的分化趋势,要有整体观和发展观,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在解决具体的结构性问题时,也要综合施策,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与调结构的关系。比如我国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就是从整体上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
要有辩证思维。没有调整就没有分化,没有分化就没有进一步的调整。当前,经济发展形成的新结构,区域经济出现的新起色,企业增长孕育的新动力,都昭示着分化进程中积极创新的正能量已然生成。以投资结构为例,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但是第三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和一些薄弱领域的投资增速都在提升,显示出投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要有底线思维。伴随部分地区和行业走势的分化,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个别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职工收入下降甚至面临失业压力。对于当前的困难形势,我们要确保经济增速不滑出底线,经济运行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更要兜牢民生底线,把人员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要想方设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要通过培训或者转岗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坚决稳住就业这个经济运行的“底盘”。
(摘自交投集团网站)